close

【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二團】(汪志宏) 20100514

  最近,也許家長們在思索,參加了一個學期、一年或是兩年的兒童學社,是否要繼續參加。其實,只不過是選擇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罷了,沒有那麼嚴重;如果,家長能夠對於孩子放心,孩子也可以自己生活管理,我反而樂見小孩可以自己放學回家,在家安排自己的生活,畢竟那就是學社的目的;如果,學社的目的和家長的期望落差甚大,另外找尋可以幫忙的機構,或是家庭自行教育,這也是很好的方式。

 

  真的,學社教育不是技能培訓,所以不會因為老師的加持,而出現木工高手、戲劇長才、舞蹈專家或是英文強棒,比較有可能是因為多方面的探索,有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喜好,加上老師的支持、家長的鼓勵,使得這項興趣成為小孩的生活重心,建立自我信心與人格特質,將同一個模式套用在其他領域,孩子可以更瞭解自己的人生方向,進而追尋心中的夢想。

 

  當然,不同於中國大陸的強制一胎化政策,台灣父母因為工作壓力與種種的社會成本考量,而選擇自動一胎化。其實從中國的實施狀況,可以見到會有更多的『小霸王』與『蠻公主』,在社會體制中衝撞成人的價值觀念。沒有對錯的問題,而是習慣完全擁有物質主權的生活方式,在人際相處上,很難反過來要求孩子『分享』與『尊重』,就好像兩個不同的環境下,在家不需與同儕溝通,到校卻必須完全分享,很自然的就會選擇戴上不同的面具,那是一種求生存的本能。

 

  所以,學社提供的是延長小孩的人際互動時間,增加孩子必須主動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,也許是討論、爭執、吵架、打架,只要成人世界不可避免的事,同樣會在學社出現,所以這裡不會像補習班一樣,規定所有的『事』,安分所有的『人』,會有人想欺負弱小,也有人會仗義執言,會有人遇事沈默隱忍,也會有人習慣逃避,其實就是社會與家庭的縮影。

 

  不同的是,這裡沒有法律與執法者,只有大家的共識, 和學社 老師的適時提醒,跟遇到事情時,所有人的共同面對與處理,因為,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試著作自己的主人,從上學懂事開始,而不是大學畢業才被強迫作主,卻發現百般的無奈。

 

  從前,有一個森小孩子的經驗,也許可以給大家參考。小學一年級的男生『響哥』,和同儕相處時常有衝突,總是採取爆怒與狂打的方式解決衝突,同時夾帶著絕佳口條,可以隨時反映出一套自以為非常有道理的話語,抱怨別人的錯誤,與自己的委屈。想當然爾,初到學校的環境,自然會被學長姐以言行『教訓』,所以常常上演大哭大鬧與爭風相對的戲碼。透過一兩年的家長、老師與學校合作,『響哥』開始不被欺負,轉過來教訓不講理的新生,雖然角色轉換了,衝突依然在他周遭盤旋。大家沒有特效藥,只是不斷的排解一次又一次的紛爭,讓每一次的爭吵都明明白白的弄清楚,當然,還有生活上的配合活動,輔助教育現場的無力。

  當我帶到他中年級時,發現『響哥』與人的爭吵次數降低了,很多時候甚至可以『冷眼旁觀』與他有關的事情。等到再次回學校接觸『響哥』,五年級的他,根本不會和人起衝突,甚至很多時候,『響哥』是低中年級小孩吵架的和事佬與協調者。當然,作為 家長與 老師,心中其實百感交集,因為提早放手,經歷一段非常痛苦的磨合期,反而比一般孩子更早看到獨立自主的孩子,甚至他的言行常常比大人們更犀利、精準,可以做為成人的參考。

 

  學校教育,本來是因為工業革命,大人必須到工廠工作,照顧孩童的機構,演變成提早塑造孩童,可以作為預備進入工廠的模樣。但是,時代早已經日新月異,要讓孩子迎接未來,就必須有不同的準備。教育本無最佳模式,只有不斷摸索與改進,盼能發揮最大效用,當然,效用是因人(家長、老師與教育環境)而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vill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