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二團】(汪志宏) 20100509
滷蛋愛玩、喜歡與眾不同、反應快、對事情依賴豐富的生活經驗判斷、擇善固執。曾經,在一篇題目為『我的好朋友』小作文中,略有自知之明的說:「反正我在學校沒有任何好朋友,在兒童學社可以算是好朋友的,是菜心。」但是,菜心爸爸認為,兒子是因為身體瘦弱,選擇和人不起衝突。我反而覺得,菜心的機靈,讓滷蛋深知兩人的反應與膽識不相上下,所以不需浪費力氣,但也因此『惺惺相惜』。
週四,進行『人體雕塑』與『換坐椅子』的遊戲,可以看出這四個相處近兩年(其中三個遠超過三年)的孩子,之間的相處模式。最近,菜心因為常用手掌斜剃別人的頭皮(像是綜藝節目短劇中老大教訓手下的動作),常被我提醒。而『人體雕塑』的遊戲需要A作雕塑品,B作雕刻家,由B來任意擺弄A的肢體,再由旁觀的C喊暫停,A停止不動,呈獻出最後的雕塑成品。孩子都喜歡作弄別人,搶著當雕刻家,如果剛剛被作弄過,待會兒就要作弄回來。
有趣的是,當菜心當雕塑品時,剉冰和油飯死也不敢當雕塑家,滷蛋則是在旁邊觀看,最後推出油飯操刀,只見菜心使了眼色,油飯怯生生的簡單擺弄,擔任旁觀者的孩子則是匆匆忙忙的喊了暫停,有點是讓老大輕鬆過關的感覺。反倒是QQ和燴飯,一點兒都不在乎,哪管對方是誰,只以遊戲規則為依歸。
至於後來的『換坐椅子』遊戲,一開始由我和Emma示範,我坐在圓板凳上,Emma說:「你兒子往那邊走掉了!」我說:「可是我在大便!」Emma說:「趕快,你兒子被人帶走了!」我說:「可是沒有衛生紙!」Emma說:「那我去幫你拿!」我拿到衛生紙趕緊擦乾淨,衝出去救人。這時,換Emma坐在圓板凳上。遊戲是透過兩人對話,找出合理的方式,讓兩個人換坐椅子。可是,孩子弄錯方向,變成是佔住椅子才贏。所以,口齒伶俐的滷蛋將位子佔了許久,但是還是比不上菜心的反應,因為好幾個人合作提供點子,還是無法讓他離開位子,甚至老師告知兩人要在限時內『換坐椅子』,才算是合作成功,孩子們依舊想辦法要佔住位子。甚至發生椅子被搶走,要拿椅子打人的狀況。
有時候,我自己想想,究竟是如何的社會氛圍,會讓孩子們這麼會爭。是因為社會競爭激烈,所以我們從小都要學習贏過別人,即使是將別人踩在腳下也沒關係。反而,很少看到領先的群眾,會停下腳步,幫助落後的族群。因為,這樣會減緩自己的腳步,也讓別人有機會追過自己。
很多時候,我們都會告訴孩子,「先管好自己的事,到達目的地之後,有餘力再來幫助別人。」也許,可以讓孩子專心於自己的份內事物,但久而久之,就會慢慢的看不見路旁跌倒的同伴,甚至失去互相扶持鼓勵的,如同現今大企業裡面對的憂慮──『聰明人,只會不斷的替自己找出路!』,團體裡缺乏合作的氣氛與互相欣賞的度量。這是我極力避免的教育結果,也是一直堅持的教育重點,因為當我們不斷的強化孩子的能力,卻沒有養成他們使用能力的正確習慣,其實是在間接的傷害他人,這正是當前注重『品格教育』的緣由。
l 推薦最近的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的名言「錢,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。」
l 汪汪改編「能力,要給願意付出的人才有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