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三外出,看的展覽是,和三國年代接近的漢景帝陵墓,不同於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那樣嚴肅剛硬,呈現出來的是,僅有三分之一大小,帶著柔和線條的微笑彩俑。
剛開始孩子會問:「他們在笑什麼?」慢慢的看到生活用品的展示,和數量龐大的豬馬牛羊雞魚等動物俑,甚至是秦朝沒有的『舞樂俑』(表演舞蹈樂器者)、『侍女俑』,就可以慢慢感受到那個年代(文景之治)的生活富足,自然會在人民的表情上看到快樂的微笑。
如同其中對於漢景帝的介紹「一個能讓人民幸福微笑的皇帝,縱使不是聖人,應該也是 明 君。」其實對比於國家、社區、公司、學校與家庭,很多時候不必多說,從大部分時間成員臉上的表情感受,就可略見端倪。
做為老師的我們,帶給孩子的若是緊張與不安,直接的影響就是孩子身心無法放鬆,學習成效與體驗自然大打折扣,間接的影響就是孩子之間的相處,容易因為關係緊張,常常為小事計較,甚至爭吵打鬥。
相對的,老師對孩子寬宏大量、放寬心胸,這股力量就會感染到他們身上,長此以往,孩子的學習成效與人格養成,便會事半功倍,原因便在於他們有良好的榜樣可供模仿。放大到家庭、學校與公司、國家,道理是雷同的,因為人類在一定的年歲之後,將心比心的同理心就會使得團體之間的成員互相體諒、同步成長,只要帶領者秉持這樣的信念。
同樣的道理,父母或是老師,處理孩子之間的紛爭,若能理清彼此的前因後果,再加上互相體諒對方的難處、各退一步,等於就是在教導孩子如何與人相處,可以「放輕鬆,展微笑」。
同行的試教老師蕭涵之,默默的觀察孩子的互動,對於他們在團體中採取排行的相處方式(老大、老二……),能夠很快的掌握,順著孩子的相處模式,帶著他們反思展覽中所見所聞。
涵之老師利用事先準備的植物園圖像,請孩子帶領老師去尋找正確的位置,這對於孩子來說,是主動學習的良好引導,我們的孩子就如同偵測雷達一般,很快的在小荷花池邊,接近圖片上的正確位置,又在老師適度的提醒下,找到建築物的水泥柱牆,和大樹的根部特寫。對孩子來說,這是有意義的學習方式,因為他們靠自己找到了答案。
至於後來的聽音辨位遊戲,讓孩子為了不被蒙眼者發現,嘗試輕聲慢步的拿取物品,相對的也讓蒙眼者練習,專注的聆聽周遭的聲響。這其實恰好對應到我們對孩子的期待,『尊重別人所需的寧靜,留心別人所說的話語』,這是低年級孩子很需要發展的能力。
最後有一段小插曲,孩子在討論中,隨手抓了一把雜草,丟 向 老師的頭上,因為老師的寬宏大量,沒有立刻反應,其他孩子群起模仿,結果老師頭髮上堆滿雜草。我想,有時候該讓孩子知道,與人親近的行為,和對人基本的禮貌與尊重,其中的界線在哪裡,這是為人師者與學習中的孩童,都該深切思考的。
趕著送孩子回家的途中,讓我心中感謝不同的老師,對於孩子所帶來的激盪,更讓我們調整自己的腳步與方法,期盼對於教育有更深的體認,付諸實行。 【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二團秀山隊】
部落格網址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kidsvilla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