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
  • 請輸入密碼:

因著對體制內學校高壓、僵固教育方式的不信任,越來越多家長為孩子選擇體制外教育。然而,除去周而復始的考試、沒有意義的背誦後,「為什麼讀書?」「學習如何評量?」不僅是學生要自己去摸索找答案,對家長也是艱難的挑戰。

趙珮均是2個男孩的母親,如今老大已經34歲,小兒子31歲,生活終於脫離家庭事業兩頭燒的重擔期,來到相對從容寬裕的時刻。但3年前,她接到一道來自小兒子給的作業──「如果沒有了母親角色,那生命的價值是什麼?」要求她去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
聽到小兒子提問時,趙珮均當下愣住,「都沒有!怎麼會有夢想?我們一路這樣成長,工作、養小孩,也從來不會有人問我這個問題。」接受《報導者》採訪的時候,她手上揣著幾張紙,「我現在開始寫寫東西、有時候畫畫。」雖然還沒有答案,但是準退休年紀的她,正非常認真地摸索兒子出的人生功課。

小兒子謝宗霖(小州)是於7月中落幕的「第一屆亞太區民主教育年會」的活動召集人,在此之前則是全人實驗中學的老師。當初,在趙珮均安排下,小州是台灣最早的體制外學校「森林小學」第二屆學生、哥哥謝明諺是「全人中學」第一屆學生,算是在台灣接受體制外教育的「第一代」。

如今,在許許多多對台灣現有教育體制感到焦慮困惑的家長之前,趙珮均宛如已經走了一趟遠路取經回來的人,路上遇到什麼問題,如何看待與解決?她有了最珍貴的實際經驗。

kidsvill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