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二團】(汪志宏) 20100422
也許名為『兒童』美術館,讓我們看到導覽的老師,具有一般參觀場所的人員,所沒有的耐心與包容,對於拿捏不住場合規矩的孩子,現場的導覽老師常能 四兩 撥千金,化解孩子的故意唱反調。
藝術創作,最珍貴的就是天馬行空的想像,但是若是針對主題的探索,定能有許多的獲得。但是,我們的孩子也許太習慣成人世界的幽默或是冷笑話,對於所有的輕鬆聊天或是認真的學習,沒有能力或是態度來區分,反而讓人看輕孩子
可以做到的能力,這是我們最近積極在和孩子溝通的課題──看場合表現適當的言行。
剉冰的唱反調,讓昨天來體驗的孩子,和一起參加團體導覽的陌生人,都覺得無法參與博物館安排的學習活動,反而是平常故意在新老師課程埋伏的菜心,表現出充分的學習慾望,甚至會勸導剉冰,「不要再鬧了」。一整個下午,非常要求別人保持安靜(公車、捷運、餐廳、……)的滷蛋,無時無刻都盯著剉冰的言行,稍有動靜,便出言制止,若不聽勸立刻動手打人。打抱不平的油飯,挺身還手,就在眾人討論畫作的顏色差異所造成的明顯對比時,滷蛋與油飯打成一團。這時,請兩人必須離開導覽團體,到一旁冷靜思考。
剉冰的凡事唱反調,對於所有話語,都以大人戲謔的狂笑方式,當作沒聽到,是近兩週很困擾第二團的狀況。滷蛋則是非常的「糾察隊」,緊盯著剉冰的一言一行,當所有人在吃飯談天時,不斷的請他安靜,但只針對剉冰;甚至連電風扇的聲音都比談話大聲的中式餐館,剉冰也會不斷遭受滷蛋的指正。『大聲公』與『糾察隊』的戰爭,是我們最近很困擾的事,因為談話的音量,沒有絕對的標準,完全是「看場合,不影響他人為前提」,實在很難「快速」教孩子學會,所以,很多老師或是家長的方式,就是所有場所一律不准說話,除非老師允許才能開金口,這是很有趣的,畢竟看場合說話是需要學習的,一律禁止如何學習呢?
另外,凡事『打哈哈』,是縱橫商場多年的成人,才會有的油腔滑調長才,發現現今許多孩子,不滿十歲就使用的異常熟練,不知該佩服他們的學習能力強,還是予以糾正呢?
就我自己的想法,會覺得孩子的單純與天真,是上天給予的珍貴財富,可以讓人成長後,跳脫複雜混亂的環境,冷靜的看清一切,過早成熟,像成人一般的世故,反而失去了簡單事物的龐大潛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