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學社的日子一天一天這樣過去,你很難在哪個時間點停格,對孩子做測驗、或拿出一張成績單,證明孩子有多好多棒-這就好比對著緩慢前進的烏龜拍照作紀錄,怎麼看好像都差不多。直到直到好久以後你張開耳朵,聽到了兔子在後方追趕的腳步聲,才知道原來我們已經走好遠了。

  這禮拜來了新的孩子「蒸蛋」。剛來的那天,我手忙腳亂,好像有太多問題要我答覆,有太多事情要我處理,感覺就像回到一個半月前,我剛接四個孩子的那時候,我覺得我好累,並且開始去想,為什麼會這樣?

  那天我給他一把尺、塗鴉本,告訴他請先完成設計圖後我再敎他下一個步驟。

『我不會!』他大喊。於是我又敎他如何測量,請他自己畫上。
『量完了!然後呢?』
「量完就畫到設計圖上啊!」才過了三秒他就說:
『喔。畫完了!然後呢?』我發現他只畫了一條線。
「畫完你要的長,就量寬啊!」
『寬怎麼量?』
「跟你剛剛一樣啊!」
『喔。』三秒鐘後他又說:
『量完了!然後呢?』
「然後…然後就把他畫上去啊!」
『喔。然後呢?』

  我發現這樣下去不行,我還有其他孩子的作業要檢查、其他孩子的問題要解決,實在疲於奔命,便和其他孩子借了先前的設計圖和盾劍成品,請他做參考。

『老師!』
「幹麻?」這次久一點,隔了十秒他才叫我。
『我看完了,然後呢?』
「然後…然後…畫出你的設計圖…」

  相信我,我已經很努力讓自己冷靜並保持耐性了。雖說我們鼓勵小孩問問題,但我們更鼓勵自己解決問題。我告訴他:「現在最簡單的方式是:我畫範本給你看,你照抄。」他點頭。我語氣堅決地說:「可是這樣是我的劍,不是你的。你得要自己想你的辦法,做你的劍。請、自、己、想、辦、法!」

  這讓我想到當初的幾個孩子,寫作業時只要看到題目有點難,就找老師求救:「我不會!」彷彿把作業丟給老師,而他們只成了不動腦袋的抄寫員。「自由活動」時間更是混亂,沒有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,放任自己發呆、閒晃,好像等著老師給指令似的。

  我跟蒸蛋聊天的過程中,發現他之前待了三年的安親班,我曾經去過。那裡主張「幫每個孩子做專屬的生涯規劃」,因此所有小孩都有不同的課表:你英文差,就多幫你排英文加強;你有藝術天份,就幫你安排繪畫創作;你的科學表現不錯,就幫你排實驗課…。聽起來很棒對吧?適性發展、因材施教、家長看到充實的課表,也安心不少-安了家長的心,也埋了孩子的心。

  動機很重要。多數孩子從幼稚園入學開始,活動最高準則都是:「聽老師的話」,課程排得滿滿的,該做的事、步驟一步驟二講得清楚明白,就是要你跟著做。長久下來,這樣的孩子太習慣等答案,從學前「聽爸媽的話」到學齡「聽老師的話」,從來沒有「聽自己的話」、「做自己的主人」,一旦沒有人幫他們安排課程、告訴他們答案,他們就不知所措了。常看到父母對小孩說:「聽話,要自動自發!」每次聽到我都忍不住竊笑,這句話實在太不合邏輯了:聽(父母)話,(自己)要主動!孩子一直以來都是聽令,沒有自由的時間去想「我要做什麼」,如何能夠自動自發呢?

  平常我們慣例都是放學回到學社,先吃午餐,飯後收拾,然後大家一起寫作業、之後接著半小時左右的自由休息時間,最後才是當天的主題活動。這幾天,QQ一回到學社,趁著小孩到齊及老師張羅餐點的空檔,把功課拿出來,堅持要寫完再吃。吃完飯大家寫功課時,他早已無事一身輕,就把自己鎖進小房間,神秘兮兮的。過了幾天,我發現總是比較早回到據點的「秀山幫」都被傳染了,問他們怎麼吃完飯沒寫多久就跑去玩,他們就擺出一付得意的樣子說:「我寫完啦!」那…那你們現在在幹麻?「秘密!」他們都有自己非做不可的任務要完成,與老師無關!

  從一個新孩子的加入,和他不間斷的發問中,我觀察了其他孩子,這才發現慢慢爬的烏龜已經走了好一段路了:以前那個造詞不會每題都問的孩子,現在正在翻字典;以前練習本國字不會寫都找老師的孩子,現在在找課本;以前吵架打架就找老師告狀的孩子,現在會學著自己先解決,真的不行再找老師;以前自由時間都在發呆的孩子,現在關到房間裡面,下棋、玩撲克牌、籌備三國戰略、製作三國陷阱,一天比一天更複雜、更精良…

  我試著去理解蒸蛋從過去的環境走到這裡,會面對多少內心徬徨無助、價值重構,我知道我們都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時間,去傾聽內心的聲音,回應自己的需要。

  「老師!我想要裝飾盾牌的貼紙!」蒸蛋來這兒的第四天,他拉著我主動說。
  『好啊!自己去拿!』

  我訝異於孩子驚人的適應力,以及放手讓他自由後,孩子自動自發的本能反應。


X

Emma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vill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