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在夏山學校這本書裡,用相當篇幅在說明一件事情,就是「有沒有禮節」和「有沒有禮貌」。他先區分了禮貌和禮節,禮節就是在禮上面一些形式化的部分,譬如跟人家說話的時候常常要稱呼別人是先生女士,人家給你什麼東西的時候要說謝謝,要做出彬彬有禮的樣子,這些都是形式化的,像這樣形式化的禮節是可以訓練的,是可以要求的。但是有禮節並不表示有禮貌,禮貌是比較不具形的,有些人的禮數很周到,但事實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。中國儒家講求禮,但這個禮如果著重在形式,會變成繁文褥節,變得很複雜,裏頭是空的,沒有實值,但是禮有實質的部份,他於是把這個實質的部份用禮貌來代表,我看到這裏就知道他在說什麼了。

  他舉了很多例子,有些從別的公立學校轉到他們夏山學校的小孩子,剛轉進來的時候禮數都很周到,會說「請」「謝謝」,會稱呼他「先生」,後來這些學生發覺學校好像不管這個,校長好像也沒有權威,不需要討好,所以他們那些所謂的禮節一下子都沒有了,不但沒有了,而且開始說髒話,學其他同學叫學長Nier──驢蛋的意思,也跟著喊老師的綽號。原來那些綽號是很親切的,可是他們把它當髒話來講,就變得不親切了,還有貶損的意圖,雖然是同樣的話,但是意義是不一樣的。的確,實質的禮貌這一部分是不容易做到的,能夠懂得而且表現出來的孩子,一定具備自由、平等、尊重,同時心裡有愛,他會定義「愛」的前提是能夠體諒別人。

 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,那個學生叫做傑克,他從夏山學校畢業以後,就到一家工廠去工作,有一個主管專門管發釘子,你要拿釘子就要去向那個人領。其他所有的工人都穿工人的衣服,可是這位主管卻穿西裝禮服來上班。由於主管看不順眼工人這樣穿著,覺得很沒禮貌、很粗俗,所以看不起他們,而所有工人也看不順眼他。傑克卻和這個穿西裝打領帶的主管相處的非常好,這個主管也非常喜歡他,後來Neill就問傑克怎麼這麼有辦法,傑克說當他第一眼看到這個人的時候,馬上就知道他和別人不同,他穿西裝打領帶,不像其他人都穿工人服,這代表他要別人尊敬他,所以傑克就對他非常尊敬,稱他為先生,向他要釘子也很有禮貌,說:「我現在需要釘子,可以給我嗎?」,不像其他工人,直接就對他說:「你給我多少!」彷彿沒有把他放在眼裏。

  傑克跟其他的工人也可以相處的很好,為什麼呢?因為他知道人家心裏需要什麼,然後就依他的需要給他一個適當的反應。這個小孩曾經學到什麼禮節嗎?沒有!因為夏山學校不講這個東西,可是他自動就知道怎麼跟這些人相處,人家都稱讚他好有禮貌。反而有些學校採軍事訓練,什麼時候要敬禮,什麼時候要立正,凡事畢恭畢敬,那樣訓練出來的人事實上表現不出禮貌來,當他知道別人對他沒有威脅,沒有權力管他的時候,那些訓練就全都消失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vill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