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二團】(汪志宏) 20110226

  週六,參加了兩個兒子的學校日親師會,可能是因為小時候,自己的爸媽工作繁忙,從來沒參加過學校活動,心中有些補償作用,再加上自己服務教育界近十年, 明白 老師的難為,更知道教育權回歸家長,惟有積極的參與,對於孩子的學習,才是最佳的模式,所以我從沒缺席過一次。看到出席的家長大約四分之一,可以感覺到,當家長對於孩子新接觸的老師,總是滿懷熱情,出席率大約八九成,過了一個學期,減為六七成,再過一個學期,可能只剩四五成,等到像老大一樣,二年級最後一個學期,出席的大概就剩下兩三成了。

 

  所以,當兒子的媽要我要求老師加強小孩發表的機會,增加每天寫日記的功課,對於我來說,實在有夠為難,因為很多時候,當老師的其實都是想辦法增加小孩的能力,只是當親師交流不夠密切時,很多的作為其實不被知道,而當家長的總是會覺得不夠。所以,因為要趕場兩個班,私下跟老師告假,順便說說一點建議:「嗯,老師好,有些安安媽媽的想法跟您轉達,……,媽媽想請老師增加小孩上台發表的機會。」老師回答:「這部分我們一直有在做,安安這部分沒什麼問題。」我說:「 謝謝 老師,我想也是,老師都會有所規劃的。另外,媽媽建議可以讓孩子寫日記,依我自己的經驗,寫長篇的日記,對於語文能力不好的孩子是很痛苦的功課,所以,如果老師覺得可行,在聯絡簿找個位置,讓小孩每天寫一句就可以了,感謝!」

 

  到了二子全全的教室,老師分享這學期的教學活動,最後,和隔壁班共同安排了一位家長的演說,這位媽媽任職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教系,和我們分享有關情緒障礙的專業。說到身為老師,尤其是教育專業的教授,其實有著學術理論上的實踐問題,畢竟許多的理論有其研究背景,即使精通理論的教授也很難完全實踐。但是,幾個小的提醒卻還蠻實用的,比如,這位教授媽媽會常常閱讀教育、教養類書籍,甚至是自己曾經翻譯過的書,原因不外是要常常提醒自己,有哪些地方疏忽,或是最近遇到的難題,書中是否剛好有適合的解決方法,因此利用翻閱書籍,常常提醒自己是蠻好的方式。

 

  另外,有關小孩語言發展未成熟前,無法利用話語將自己的諸多情緒傳達給成人,所以,採取哭泣、耍賴、胡鬧等方式,因事繁忙的大人若沒有用心觀察,或者即使花費功夫,也無法得知原委。因此,不妨利用平常的機會,示範表達情緒的方式,像是:「我現在很生氣,因為……」,「媽媽不喜歡你剛剛說話的方式。」,「你說這樣的話,讓我覺得很傷心。」。畢竟,情緒有時不容易察覺,也是因為大人掩蓋住了,沒有以小孩可以接受的方式表現,不明就裡的孩子就會顯得很『白目』,不知道別人的情緒,做出不適當的反應。

 

  所以,當家中的成人都能夠試著抒發情緒,表達情緒,當然這也包括對於小孩的關愛與疼惜,長此以往,孩子不但裝滿成人的愛,更能習慣感受各種的情緒,做個能夠『察言觀色』的懂事小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vill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