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二團】(汪志宏) 20100503

  住在台北市,只有到了萬華區龍山寺一帶,才能體會什麼叫做『境外之民』。從龍山寺捷運站出來,艋舺公園裡為數眾多的老人與遊民,最讓孩子的眼睛感到震撼,因為一般的居住環境,大白天都是成人出外工作賺錢,顯得冷清的時刻,這裡反而是老人出外逛街、交際下棋,打發時間的好時光。當然,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,為了生活,將所能蒐集到的二手物資,排列在一塊簡單的布上頭,將周遭兩三條街的騎樓與路邊,擠得水洩不通。也許,這是讓孩子體會辛苦生活的人們,最好的開始,因為真實又不濫情。

 

  各式各樣的傳統小吃、乞討或布施的人群、掛滿植物的青草巷,環繞著百年古蹟龍山寺,讓我們走進剝皮寮之前,有著很深的情境體驗。

 

  有趣的是,當初本來預定重劃的剝皮寮,因為政府行政效率緩慢,徵收重建的動作延遲了很多年,恰好遇上古蹟保存的風潮,才有機會留存至今,讓後人親眼見證歷史的痕跡。孩子們對於舊房子的蜿蜒錯綜,以為是良好的捉迷藏設計,在前後院之間穿梭,想要找到能夠通往2樓的樓梯,卻也有了主動探索老街空間的良機。『日祥旅社』的許許多多小房間,讓大家驚訝「一個房子怎麼有這麼多房間?」,『愛仕』旅館的隔間與設計,讓男生們當作躲避『汪汪大魔王』的臨時基地,自得其樂的玩了很久,其實汪汪正享受的替老街攝影,完全不知道已列入小孩的假想敵。

 

  路邊的麵攤,『仙草』老闆切著小菜,張羅煮麵,讓圍觀的小孩覺得非常新鮮有趣。最邊間的房子,因為是電影『艋舺』的場景,裡頭擺設的廟口幫老大客廳,讓人想起電影中的情節,還有主角的服裝、曾經使用的武器道具,都讓孩子有了一番見識。

 

  至於最後的重頭戲,參觀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,則是讓我們知道好多『老東西』與『古知識』。孩子花了好多時間一一探索,也許太多的歷史無法為他們熟知,但是這些影像記憶都會在孩子的腦海裡留下拓印,塑造的懷舊氛圍也能加入些許小孩歷史情感的紀錄,我想這樣就足夠了。

 

  私塾,也叫書房或學堂,教導學生識字、記帳等生活能力,或是準備科舉考試的學問。日據時期,官學被廢除,只剩民間書房傳授漢文,得以保存傳統文化,但是日式教育的強勢推廣,也使得私塾從1707間到消失殆盡。看了這樣的教育環境,讓我們發現漢人對於教育的不滿或是不足,從古至今,都會想法子予以補足,加入父母的理想投射,或是社會的就業需求,非常有趣。

 

  就連週五,登上許久沒到的中和牛埔山,小孩都還記得,入山口的復興小學,就是週三和我們一起體驗的孩子『之之』,所就讀的學校。然後,在迎日石上,我們留下很不容易才湊齊的『八仙過海』合照,畢竟,要讓這群活力充沛的孩子,心甘情願的和所有人『安靜』留念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,尤其是在如此寬闊與自由的森林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vill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