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二團】(汪志宏) 20100320

  最近,我家也像許多台灣家庭一樣,陷入英文補習的魔咒。因為兒子的老媽覺得英文是國際語言,大家都送小孩去學外語,似乎也該搭這班順風車。本人強烈反對,錯不在英文,而是為什麼得在小學一年級開始,而且是去英文補習班?

 

  語言,是為了溝通,當沒有溝通的需要,學了語言有何作用?為了將來工作所需,我們真的那麼厲害,能有如此精準的預測?還是,這是我們對於孩子未來人生安排中,其中的一項既定目標。

 

  記得嗎?我們小時候的『撞球』、『電玩』、『麻將』(或撲克牌),這些會『教壞』我們心靈的違禁品,現在是某些人的職業,甚至讓台灣名揚四海、稱霸國際。以後呢?當課業成績與名校學歷,對於就業沒有保障時,父母和孩子花費二十年的時間與精神,所獲致的成果,不令大學畢業即失業的孩子懷憂喪志嗎?

 

  也許這期的商業週刊主題『國際牌小孩』,當中的幾個例子可以當作我們的借鏡。「台灣新一代,和你想的不同!台灣囝仔,自己爭取國際化,不用留學名校,也可在世界創造精彩舞台!

 

  『聯合國在台灣』說的是以台灣台大學生為首,核心成員跨校際的123名成員,加上210名大學與高中志願學生,擬了430份企畫書,花費一年,投入十萬個工作小時,才爭取到十年無法主辦的『世界模擬聯合國大會』。主辦學生侯同學,沒出國留學,也沒上過美語補習班,靠的是在家多聽英文,小時候先從聽力練習開始,大一點再加入會話練習,然後靠著累積字彙,就能有很好的英語溝通能力。當然,此次大會的成功,主要不是靠他的英語能力,而是想解決問題的企圖心,然後當遇到問題時,能接受伙伴的建議,充分授權團隊,加上有志一同的伙伴合作,敢向哈佛大學爭取,才能有此佳績。

 

  『壞小子打電玩,學會三種外語』則是從小愛打電玩的『壞』孩子,大學唸到快被退學,最後藉著國際比賽的勝利,成為軟體公司爭取聘任的比賽隊伍隊長。因為在網路上需要溝通,所以他要試著練習英文,因為常出國與國外選手競技,竟然學會了三種外語。當然,只會打電玩不是他能有此殊榮的主要原因,重要的是他能夠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,不斷尋求方法,使自己精益求精,練習、改進、再練習,甚至因為一次的慘敗,知道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更加砥礪自己,而且他還有能夠引導同伴堅持下去的魅力,在在顯示人格特質的重要性,強過任何專業知識與技能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 

  在家利用Facebook和世界各國人士聊天的女孩,可以和加拿大女孩聊共同愛看的台灣偶像劇。表示出這一代身處國際村的孩子,跟上一代有不同的國際化能量,在家也有管道創造屬於自己的國際經驗。

 

  就像週五晚上演講的 李翊菱 老師所言,「為何現在的孩子作文都不好,因為太早開始學外語,語言邏輯容易混亂」。因為語言其實代表了文化,表達出來的話語,透露出思考的內容。當腦內的思考未成一套系統,又要轉換模式,自然中文也沒基礎英文也學不好。「除非,在家常時間相處的父母,都是用英文溝通。」若是父母在家都是講中文,孩子自然是用中文思考與溝通,當他的思考模式成熟,再轉換另一套語言,就會容易得多。

 

  也許,可以試試多和小孩說故事,共同閱讀英文故事書,這是我和孩子的媽,最後不送小孩去英文補習班的選擇,給大家參考。感 謝我的 太太,願意嘗試這個方法,而且每天努力的執行。就如 李 老師做到的爸媽請舉手書中的話,「十二歲的孩子,特別要陪他們閱讀。……玩故事……。如此的互動,不但能增加孩子的創意,也是最好的心靈交流時間。」以下節錄一段,二十一世紀的教養者,應該培養的能力:

 

一、觀察自己的情緒能力,愛孩子之前先愛自己。

常瞭解自己的能力底線,不作媒有能力達成的是,此時的付出將沒有一絲怨言。

 

二、觀察孩子先天發展的能力。

用「專心的」時間而非「剩下的」時間關懷孩子。如同對待自己一樣,不要求孩子去作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。當孩子做事無法專心時,先檢視他的食物。【食物影響生理】因為食物含太多添加物、脂肪與糖類,易造成神經不安定。【生理影響心理】【心理影響學習】。

 

l   甘地說:「教育的重點,並不在於文字的學習,而在於個性的塑造,與責任的承擔。」

l   「教育也有因果關係。」想要培養孩子之前,教養者要先培養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villa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